伴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省科学院诞生。

  四十余载砥砺奋进,广东省科学院始终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紧跟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探索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诞生在科学的春天(1978-1998年)

  在“科学的春天”背景推动下,为落实中央科技发展相关政策,广东省委于1978年1月5日以1号文作出“成立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广东省科学院”的决定,省科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梁嘉任党组书记、院长。省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模式。省微生物研究所、省昆虫研究所、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省科技图书馆、省科技学校、省科学院实验工厂等几家研究所,以及恢复重建的地理所、土壤所隶属省科学院建制。省科学院建立后,在恢复科研秩序、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坚持科技工作“为当前当地服务”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科技方针,调整科技布局,努力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和优势,组织科技人员投身到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逐步成长为华南地区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涌现出一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优秀科技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

  做体制改革的践行者(1999-2014年)

  1999年,广东省顺应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纵深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面对变革,省科学院深刻领会改革精神,寻求改革的最佳方案,对研究所准确把脉并进行结构调整。省科学院以原有的科技优势资源为依托,在科研单位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努力建立面向市场的新架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院地合作,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根据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合作方针;加强科技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促进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势喜人,改革的头三年,全院技工贸总收入实现平均年增长29.3%。省科学院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变革中谋发展,坚守“为当前当地服务”的初心,在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入产业创新的基因(2015年)

  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6月组建新的广东省科学院,赋予“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兼顾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更好地满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发展定位,目标是打造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为省科学院注入了产业创新的基因。新的广东省科学院,由原省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离)、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研究院所整合而成,为广东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科技自立自强绘新篇(2016-2022年)

  广东省科学院在四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厚积薄发。

  科技创新势不可挡。目前形成了涵盖科技智库与服务、生物健康与现代种业、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与绿色化工、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智能与芯片六大创新板块的17个科研机构;在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无人机与空间智能、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光电材料与器件、先进焊接技术及材料、合金材料与加工、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生物育种、动物保护与繁育等学科和技术领域,已位居全国一流或领先水平;拥有一支7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中国籍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领衔“杰出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骨干科研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技术经纪人”梯度式4000余人的创新人才队伍;国家级人才30人、省级人才60人,科技领军人才近百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近千人,博硕士青年科技人才160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130;设有博士后工作站5个,在站博士后近200人;拥有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23个(国家级25个、省部级153个);累计获国家级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0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一等奖12 项)。

  成果转化落地有声。围绕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探索建立以“有的转、转得了、转得快、转得好”为鲜明特征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以“机制+载体+人才”的创新模式,建立起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术经理(经纪)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机制,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等地布局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服务中心,输出先进的具有广东省科学院集成优势的技术育成孵化、产业技术服务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管理模式。累计孵化以“中科云图”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300多家,其中以自有技术孵化技术型企业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技术服务企业3.8万家(次)/年,“四技”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达40多亿元。

  奋进科创道,深耕产学研。在“边组建边发展边贡献”中,新的省科学院建立起了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科技创新能力极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据广州市政府《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9年)》,省科学院在总体支撑指数、产学研结合指数、成果转化指数、产业平台支撑指数和人才支撑指数等5项指标均排名第一。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省科学院2020年“四技”收入在全国2121家国立科研院所第4位,居在粤研究机构第1位。经第三方评估表明:“广东省科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省级科学院,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省科学院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为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征程,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省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紧围绕广东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细化战略举措,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力争在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助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