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GDAS话题④ | 科技如何赋能中小企业

来源: 时间:2023-04-11

  编者按

  近年来,广东省科学院加强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院属研究所把技术研发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支持中小企业攻克技术难点、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聚集和培养人才等,为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期《洞察·GDAS话题》栏目邀请了来自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及其合作企业负责人等嘉宾畅谈科技赋能中小企业的故事,以及在此背景下分享他们对科技服务企业创新工作的思考。


  本期人物



  科技如何赋能中小企业

1、

  主持人:两位所长好,两家研究所领域不同,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在服务对口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各自的特色和内容?

  顾珩: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常年为企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年均服务企业8000多家。


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


  研究所服务企业主要有四个方面特色工作:一是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承担“以农产品为单元的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甘蔗剑麻产业)”、“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20多项,解决广东省糖业产糖率低问题,推动甘蔗剑麻产业技术创新。


《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现场查定会


  二是开展污染防治,建设生态宜居。围绕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需求,在粤东西北及珠三角地区的马铃薯、花生、玉米、甘蔗、菠萝、香芋、辣椒、西瓜等多种作物上进行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示范应用,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给农田“减塑”、给农业“增绿”的目标。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创新。连续34年举办全国糖业质量工作会议,汇集全国各产糖区行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用糖企业、科研院所等近200家单位,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服务广大制糖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制糖行业科技进步、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派出科技专员,提供精准服务。研究所现有农村科技特派员28名,分赴全国各产糖区,特别是在粤东西北地区提供标准宣贯、糖品检验、制糖工艺、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现场技术指导,为助力我省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曹永军: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以下简称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面向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需求,聚焦开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

  研究所注重与区域及产业的融合,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新技术与佛山、潮州、江门、梅州等区域陶瓷、食品、医药、装备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和价值;注重与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服务企业创新


2、

  主持人:研究所在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了哪些新举措?

  顾珩:在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拓宽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共同成立公司,引导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方向发展。2021年以来,研究所与北京中电利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科国泰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祥戈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东御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以智能拔罐仪(负压穴位按摩仪)、光子帖、大灸仪、智能静脉输液器、阴道镜、直肠镜等产品技术入股,引导企业产品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相关产品展示


  二是推行联盟企业会员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行业发展。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行业协同发展和产学研用合作,联合4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展广泛的深度合作。比如:牵头成立广州智慧医疗产学研创新联盟;牵头组建广东省科学院南繁医学材料与健康技术院士创新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中心分部;与京东健康共建“京东健康中医药创新产业研究中心”;与钱大妈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广东和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一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高性能可降解材料应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广州伯朗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型药品临床前安全研究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面向广东,辐射全国,共同推进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


  曹永军: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我们采取“内外兼修”。一方面内部强化协同创新,整合各团队间力量、必要时联动兄弟院所资源,形成智能传感与控制、机器人与装备、数字化及增材制造等多层次的协同攻关能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及可靠性检验检测服务。

  另一方面外部拓展平台网络,分别在佛山、潮州承担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中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建设;联合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当地陶瓷、装备等产业领域大批中小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及专技人才能力提升,累计服务企业数百家。


中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3、

  主持人:可以举一个你们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案例故事吗?

  曹永军:我们有些比较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研究所装备技术团队帮助传统陶卫企业转型。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洁公司)是陶瓷卫浴行业龙头企业,面对新一轮品质、效率等提升需求,研究所装备技术团队协同恒洁公司等自2014年起连续攻克机器人喷釉、打磨、高压注浆工艺难题,为恒洁公司打造了行业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生产力,使恒洁公司成为卫浴行业智能制造的领航者。


“卫生陶瓷智能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鉴定会


  还有一个例子,是研究所智控技术团队帮助制药装备企业技术升级。广州珐玛珈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珐玛珈公司)是制药包装设备战略新兴类企业,面对新一轮高效智能化竞争,智控技术团队协同珐玛珈公司等自2014年起连续攻克制药包装模块化连续式设计、高速多轴同步智能控制、微细异物杂质高速精密检测、专用嵌入式机器人及整线柔性协同控制系统等,大幅提升了珐玛珈公司的竞争力,使珐玛珈公司成为制药包装装备领域一线品牌企业。


  顾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研究所生物降解膜应用的案例。在我省马铃薯主产区惠州市惠东县和博罗县冬种马铃薯种植上,生物降解膜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降解过快易产生“青头薯”,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针对此问题,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生态环境材料团队研制了适应冬种马铃薯种植的生物降解地膜,并开展了大面积的田间示范试验。试验示范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内,生物降解地膜均能保持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与普通地膜一致的增温保墒性能;在收获时,生物降解地膜的膜面能保持基本完整,能有效避免因为降解而造成的马铃薯“青头”现象。同时,膜体经一段时间的降解,在机械收获的外力作用下即可破裂成碎片,从而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操作,可有效省去普通地膜需揭膜收获的人工投入。


4、

  主持人:三位总经理好,三家公司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和研究所建立合作的?

  莫庆龙: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马领科公司)是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开展卫生陶瓷行业喷釉机器人、打磨机器人的研发,在2018年通过知识产权转化参股成立了金马领科公司。


金马领科公司


  姜德伟:2014年,珐玛珈公司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形势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学会引荐与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建立合作关系,经双方联合课题组对珐玛珈公司产品梳理与行业分析,当时确定了未来五年围绕“技术智能化、装备高速化、产线柔性化、设计高效化”持续开展系列攻关研究,由此对珐玛珈公司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


珐玛珈公司


  陈鹏: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健康观念已从治疗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预防、医养与康养相结合为中心,采用中医系统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今,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和国家战略。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广东省老百姓对中医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其他省份,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在广东开展现代化中医器械的产业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在医疗器械研发及成果转化方面有40多年的经验和创新资源,建有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合规化医疗器械中试基地等多个国家及省市级创新平台;研究所在高端医用电子仪器、体外诊断、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植介入材料、仿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向长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验证、成果转化等全环节的产业技术创新工作,与中电利德科技的技术孵化和推广能力可以形成深度的优势互补。

  基于双方在发展现代化中医器械方面的共识,双方于2021年6月共同创建了广科国泰公司及现代化中医器械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鸿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5、

  主持人:通过和研究所合作,你们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莫庆龙: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金马领科公司通过与研究所的合作,可以开展一些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研发。例如智能马桶盖的一体化检测设备,正是由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开发了首台套智能马桶盖板的装配检测生产线,并和公司一起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的。


  姜德伟:珐玛珈公司和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合作后,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是装备技术得到系统性升级,先后联合攻克了模块化连续式设计、片剂装备多轴伺服同步高速控制、瓶剂微细异物杂质高速精密检测、粉剂软包专用嵌入式机器人及整线协同控制系统等,使得珐玛珈公司技术稳固站在行业领先位置。二是在研究所的智控团队支持下,珐玛珈公司先后建立了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术中心,联合课题组也先后获得市科技重点专项、省机器人重点专项、国际合作研发项目等支撑,先后申请专利百余项,多款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及首台套认定。


  陈鹏:广科国泰公司核心成员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丰富的渠道资源,但公司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医疗器械作为特殊的产品,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监管严格,研发周期长,转化环节多,资金投入大,单靠一家企业往往难以承受产品创新的投入风险。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在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方面有完善的平台和智力资源,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工程化设计及验证、分析测试、合规化试产、注册技术咨询等全环节的技术服务。通过与研究所合作,并依托广东省科学院的品牌优势和研究所的行业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公司在品牌建设和业务开拓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产品研发方面,双方合作降低了公司对产品开发的前期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公司从而专注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形成优势互补。

  目前公司在研究所的帮助下,建立了专业的研发及销售团队,建立了规范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通过研究所的创新转化平台,极大地加速了光子帖、红光拔罐器、智能督灸仪等产品的开发速度,为公司提前布局应用,抢占市场先机奠定基础。


6、

  主持人:两位所长觉得怎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企业科技服务工作?

  顾珩:做好企业科技服务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合作模式多样化。作为省科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单位,通过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成立初创公司、联盟企业会员制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创新合作模式驱动,赋予科研团队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有效地将专利权人、技术发明者、技术经理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等各环节利益进行捆绑,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二是深化合作交流。科技服务企业应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所需,联合企业协同创新,积极开展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三是推动示范应用。开展科技服务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把科技服务应用推广落到实处。


  曹永军:一是面向需求推进企业创新工作,面向社会和产业需求开展创新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科研、转化和服务要与这个需求相契合,这样才不负使命、少走弯路。二是要开展有组织的创新服务,科技服务的专业性、时效性、综合性要求高,我们要充分依托省科学院科技创新基础和人才优势,联合其他研究所,有组织地开展创新和服务,才能更好应对经济主战场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和紧迫需求。


7、

  主持人:在所企合作方面,双方接下来还有哪些合作计划?

  陈鹏:接下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公司在中医医疗器械领域的深厚积累、市场渠道以及研究所的相关资源,以市场需求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导科研工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使科研与产业形成良性的互助合作模式。我们将与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以及相关部门、关联公司及合作单位在产品开发及产品完善、市场渠道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合作,深度挖掘研究所现有科研项目及产品开发目录,携手推出更多中医医疗器械相关产品。同时,紧密结合市场反馈,升级、优化现有产品。在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将充分利用北京中电利德科技有限公司渠道资源、研究所技术优势等的现有资源,对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疗器械商业分会会员单位等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合作开发、中医机构及临床专家对接、临床服务、学术服务等技术服务。另外,公司将利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疗器械商业分会等国家行业协会学会资源,协助研究所对接各企业,开展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及器械整改等服务。


  莫庆龙:双方下一步将仍以卫浴行业为核心,扩展开拓如水龙头装配、镜框装配、大尺寸浴缸打孔等方面的研发与技术推广。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与公司将各自发挥优势,研究所以科研和技术攻关为主,公司开展项目加工、装配、实施与推广应用,双方合作会在“大卫浴行业”走的更深、更远。


  姜德伟:为应对医药行业连续化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等变革,珐玛珈公司期待与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在数字化高效定制设计、智能检测与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开展联合攻关,同时在高层次人才输送培养上探索合作。


8、

  主持人: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和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

  曹永军:研究所将在省科学院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持续聚集高层次人才打造智能制造创新枢纽型平台,同时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的机制模式,建立研究所、团队、转化公司的良性互动与利益共享、快速发展路径,培育优质成果转化为优质公司继而培育上市。

  研究所将继续整合内部优势学科团队和创新资源,面向产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四技”服务,为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更多的龙头企业、大批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顾珩:我们有以下几点计划: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加强对国家、省市、省科学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宣贯,推动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赋权改革,将市场前景明朗、团队有转化意愿的成果推向市场。二是加强成果转化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结构,组建技术经纪人队伍,增强成果孵化能力,拓展对外技术服务范围和竞争力。三是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开拓业务。鼓励科研人员强化与企业的对接交流,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科研成果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挖掘现有科技成果,整合企业资源协助科研团队进行工程化验证及转化,打通研究所走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四是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在原有创新合作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省科学院生物医学所产业技术服务示意图


策划编校 / 省科学院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