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精细化工院:笃行致远再扬帆,砥砺前行秋华实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时间:2020-06-21

年来,省科学院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化工院)在省科学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省科学院“一个定位、三个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战略布局,以精细化工、材料化学、环境化学三个学科方向为核心,在人才队伍优化、学科建设推动、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平台提质、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等多方面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结合院十三五规划,充分利用省科学院人才激励政策,周密制定人才发展计划,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梯次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截止2019年底,化工院拥有省科学院百人B类人才2名,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2人,比2015年翻一番。同时发挥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采取短期聘用、合作攻关、项目咨询、聘请客座教授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端人才,助力化工院科技创新发展。

为优化发展环境,激励人才创新活力,化工院根据各学科特点、岗位类别、层次要求等,制定以“基本薪酬+科研绩效+成果转移转化收益”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科研条件上,根据不同学科及建设目标,组建项目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水平研究平台;在生活条件上,利用租房、单位周转房等资源条件,设法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后顾之忧;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注重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最终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重点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16年从大连化物所引进的陈佳志博士,先后参与完成国家重大研究计划、DICP-BP国际合作等项目4项,主持承担国基、省部重点等项目9项,在Angew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英文著作1章,授权发明专利7件,获发明协会奖1项,组织团队研发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已实现技术应用收入200万元,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约4000万元。

二、学科建设成效初显

化工院围绕“传统学科新发展,战略研究抢突破”的发展定位,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加大学科交叉与创新,凝练精细化工、材料化学、环境化学三个学科方向为核心,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加大产业应用技术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材料化学领域,化工院引进的牛津大学研究员史华红博士,带领光电材料团队深入研究饱和配位化学的构效关系,攻克了有机稀土材料光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形成的紫外激发有机稀土光电材料成功应用于光转换农膜、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全光谱照明和OLED中,获佛山市创新团队项目资助1000万元;香港理工大学引进的曾炜研究员带领传感技术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在脱离外部电源情况下可同时采集压力温度等信号,在健康监测、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环境化学技术团队融合物理能场、微生物化学、智能传感及环境工程等跨学科技术,构建“物理-微生物-化学协同驱动生态循环农业”与“物理磁场-微生物强化-高浓度溶氧-矿化还原”创新模式,成功应用于农业循环种(养)殖和揭阳普宁流沙新河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发挥传统学科技术优势,围绕高性能关键材料、节能减排等重大创新需求,开展所校、所企之间研究团队的相互合作,突破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解决行业产业升级中面临的瓶颈、共性技术难题,形成集成引领性、革命性、有明显显示度和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增长点。

工业水处理技术团队围绕我省滨海电力企业的安全、节能需求,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粤电集团科研团队,形成的海洋污损生物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我省滨海地区7个大型电厂共22台发电机组的直流冷却系统中,安全运行5年,节煤约20万吨,减少CO2排放30吨,项目获得2019年广东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热固性聚苯醚树脂(PPO)是5G通信用高频高速覆铜板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从2016年开始,化工院以科技合作形式,组织科技人员开展PPO技术攻关,小试样品性能指标满足行业要求。下一步将与广东银禧科技股份公司技术团队合作,共同推进PPO产业化进程,打破国外技术及原材料垄断,为5G通信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四、创新平台持续提质

五年来新增平台5个,目前已建有1个国家级、8个省级创新平台和2个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建设数量、质量不断增加,原创性技术不断增多,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工程开发--产业化应用”创新链条。

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研究取得新进展,攻克了糖类多羟基化合物催化酯化关键技术,形成的蔗糖脂肪酸酯可为食品、医药行业提供高效新颖的乳化分散技术;

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合成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我省松香林产资源附加值、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降低石化原料环境影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广东省水处理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承接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原始成果,为大湾区发展集成化、智能化的大数据水务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与华东理工大学、广东好顺欧迪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院士企业工作站,在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点、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科研创新产出与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化工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8项,获科研经费超7000万元;发表论文121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6件;每年服务企业200多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佛山赛区第一名。

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融通,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孵化育成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如2019年高分子材料研发团队建立了华南地区首条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材料和柔性聚苯醚电缆料生产线,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公司供应链,当年实现年产值近6000万元,利润近1000万元。该团队针对新冠疫情发生期间熔喷布材料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仅用两周时间即完成了熔喷布材料技术方案设计、小试、中试、设备改造、批量生产调试等工作,实现熔喷材料日产20吨的产能,为新冠疫情阻击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由化工院全资成立的广东金柏化学有限公司位于四会市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园,作为省科学院精细化工技术成果孵化中心及化工院科研产业化基地,对接四会、肇庆乃至大湾区产业集聚及转型升级需求,通过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快速实现科研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应用。为石油、化工、电子、新材料等产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2019年实现产业转移转化收入1290万元。

六、未来发展思路更加明晰

五年来,化工院明确发展定位,理顺发展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凝练学科建设方向,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转型,科技创新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下一步将强化顶层设,面向区域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强战略规划研究,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创新评价体系,为加快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