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丹麦国家电微生物卓越中心、丹麦国家多学科纳米科学中心、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微生物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学学术交流会(电微生物智能制造应用前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和丹麦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大使馆前科技参赞何馥香、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杨慧芳、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钱春、广州市科技局局长谢明、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国屏等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赵晓曦、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谋通参加相关活动。
嘉宾致辞
本次会议以“全球协同创新研究驱动电微生物智能制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电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电微生物智能制造的最新科研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与挑战。会议开幕式由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郭俊主持。来宾在致辞中表示,中丹在过去40年的科技合作中取得了丰硕的、互利互惠的成果,近年来在电微生物学领域上取得了卓越的合作成效,殷切盼望双方在已取得的业绩成果上再接再厉,充分利用好中-丹电微生物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搭建青年科研人员互动与成长的平台,培育多机构合作、多团队协同的健康创新生态环境,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生物制造创新提供更多高水平解决方案,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彭平安和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许玫英分别主持了大会的主旨报告。其中,奥胡斯大学的国际电微生物学领军科学家、教授Lars Peter Nielsen作了题为“Status on application of cable bacteria i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 and climate”的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电缆细菌的基础知识、电缆细菌对地球化学的影响、电缆细菌的实验室研究和原位调查的相关发现,并展望了电缆细菌在环境生态修复和气候管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奥胡斯大学教授Mingdong Dong、Lars Riis Damagaard分别主持了大会的特邀报告。来自奥胡斯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门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电微生物学领域近年来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作了精彩报告。在交流会的最后,Lars Peter Nielsen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中国、丹麦两国专家学者在本次大会分享的成果,对会议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学术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以及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感谢,对中国、丹麦两国在电微生物学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落地的进一步深入合作表示期待。
学术报告
10月11日,由Lars Peter Nielsen和许玫英领衔的10多位来自中国-丹麦电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电微生物学专家组成教师团队,为参会的青年学者开展电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能的相关培训,系统讲授并实践电缆细菌产电硫氧化活性测定、电缆细菌Trench Slides制备与观察以及电缆细菌的荧光原位杂交观察等电微生物研究前沿技术。
学术培训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召开深入拓展了中国-丹麦两国在电微生物学领域的合作方向,为电微生物学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原位动态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电微生物学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为加速电微生物智能制造的产业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合影
供稿: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撰稿:黄浩斌
审稿:郑新 陈谋通 代京莎
校稿:徐超 章震 黄巧纯